更新時間:2025-09-12 20:37:52作者:佚名
新華社北京3月11日電 《經濟參考報》3月11日刊登了記者梁倩、陸浩執筆的文章《兩會觀察·2025政策新動向丨政策強化促進房地產市場不再下跌趨于穩定》。該文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表示,“確保樓市股市穩定”“堅持不懈地促進房地產市場擺脫低迷走向穩定”,這些措辭為全年房地產相關政策確立了方向?!皟炠|住房”這個表述頭一回出現在官方文件里,這表明管理者對改善民眾居住條件給予了高度關注,同時預示著不動產產業即將進入一個更加看重品質和長遠發展的新時期。
保持止跌回穩積極勢頭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兼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在國新辦舉辦的通氣會上闡述,房地產市場與股票市場是衡量經濟態勢的關鍵參照,房產構成了民眾財產的主體。只要這兩個市場保持穩定,就能引發資產增值的積極反響,同時也能有效促進民眾消費意愿。
我國經濟體系中,房地產行業依然扮演著關鍵角色,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周荃這樣表示,房地產產業構成復雜,關聯性很強,其上下游關聯建筑、鋼鐵、水泥、家電、家裝等將近五十個行業,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拉動作用非常顯著,占比能達到二十到三十個百分點
房地產調控措施不斷推進,包含四項取消、四項下調、兩項增設,地方政府根據不同城市情況制定個性化政策,著重滿足民眾基本及升級的居住需要;同時有效運用房地產信貸溝通平臺,增強對符合條件項目的資金援助……去年第四季度,相關機構實施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經過各方齊心協力,當前市場信心已顯著增強,房地產領域也顯現出向好的態勢。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去年第四季度,新建住宅的成交面積與銷售額均實現了增長。今年一月份和二月份期間,房地產市場持續呈現穩定回升的良好態勢。
近些年,上海積極推動城市更新工程,著力改善老舊居住區環境,將破舊的房屋轉變為舒適的生活空間。2025年2月,上海宣布將實現中心城區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的全面收官,計劃完成31萬平方米不成套住房的更新任務,同時啟動25個城中村改造計劃。此處展示的是黃浦區508-514街坊地塊上海壹號院項目的建設場景。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政策“組合拳”持續加力
根據不同城市情況調整約束性手段,著力推進城中村和老舊房屋更新改造,有效利用閑置土地和商業辦公場所,加快回購現有商品房,擴大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的適用領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針對“繼續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的目標,制定了一系列明確措施。
不斷加大工作力度促使房地產領域擺脫下滑態勢并實現穩定發展,構成了全年相關政策措施的核心方向。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這樣認為2025兩會新政策,維持房地產市場的健康運行,與國家整體經濟狀況以及民眾日常生活利益密切相關,是一項復雜且全面的任務。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多種應對策略,涉及激發消費意愿、改進產品服務、處理現有問題、提升建設標準等多個層面,以此綜合施策,穩步向前推進。
倪虹透露,將不斷強化各項政策的綜合作用,讓利率下調、信貸放寬、稅收優惠等舉措的成果廣泛展現,使更多民眾受益;會持續推進保障房屋交付的工作,切實維護購房者的正當權益;將加大優質房企的信貸投放,依照全面納入、全力支持的原則,把所有達標的項目都列入白名單,給予充足的資金援助,確保工程順利完工并交付使用。
住建部門將此前百萬人居工程成果作為新起點,持續增加舊村區和老舊房屋的更新改造力度貝語網校,另外,著手處理現存的商品房資產。今年,地方政府的專項債務額度為四十四萬億元,其中一部分資金將用于土地儲備以及購置現有商品房。
房地產是居民消費的重要方面,政策方面的扶持程度和實施力度將會有所加大。住房本身就是一種核心的消費領域,在房地產回歸居住本質的當前,更應注重對住房消費的平穩促進。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長兼CEO姚勁波這樣認為。他提出,首先,要完善相關政策以刺激市場需求,例如,取消各種行政性質的購買限制,同時,發放更多購房方面的補助;其次,要運用專項債券等工具,實施資產收購和老舊城區更新2025兩會新政策,以此更有效地協調城市的整體供給與需求,拓寬居住消費的范圍,從而實現更為顯著的促進作用。
針對房地產公司,金李提出,要幫助其盤活閑置土地資源,增強自我發展實力。此外,還需擴大延期還款的適用范圍。他強調,現階段房地產行業存在資金鏈斷裂引發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必須從資產處置和債務管理兩方面同時采取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局面。
行業發展向“好”而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好房子”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打造優質住房與民眾的滿足感、愉悅感息息相關。倪虹強調,住建部門將通過確立規范、應用創新技術、落實重點工程三個途徑來促進優質住房的營造。比如,制定優質住房的建造手冊、更新居住項目的準則等,其中一項措施是將住宅的樓層高度標準設定為不低于三米。
當前,大眾對于居住環境改善和住房條件提升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周荃強調,國內現有房屋數量眾多,然而其質量水平不高,居住感受不盡如人意,與民眾向往的優質生活存在明顯不足。為此,必須以“優質住宅”為基準,推動與房產相關的消費向更高層次發展,從而提高居住體驗。
倪虹透露,政府部門在推進公共事業時,應優先打造優質住宅,此外,還需借助城區改造計劃,將舊式建筑轉變為新型優質住房。
周荃認為,政府若將資源用于推動房屋改造,能顯著促進社會購買力的提升。根據《中國統計年鑒》的考察,從2026年到來年,對升級型住宅的需求,在全部現房中會超過半數,可能激發出四十萬六千億元的社會購買活動,顯現出廣闊的市場空間和顯著的財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