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2 20:29:28作者:佚名
三月五日,全國兩會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二零二五年經濟增進的指標為百分之五上下。
這一數據引起了眾多海外媒體的廣泛關注,這些媒體常以“志向遠大”為題來描述中國的計劃。
目標,很重要,怎么干,同樣很重要。
今日全國兩會期間,經濟主題記者會順利舉行。譚主借此機會,捕捉到了數個關乎2025年中國經濟運作方向的暗示。
談及2025年經濟發展預期時,發改委主任鄭柵潔闡述了若干表述
有直面風險挑戰的勇氣,有解決問題的底氣。
從今年算起,這已是咱們連著第三回把經濟增進的指標定在百分五上下。
每一個“5%左右”的含義,都不相同。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向譚主表示,今年提出的“5%左右”與去年提出的“5%左右”,表面數值相同,但今年的“5%左右”釋放了更明確的政策信號。由于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眾多國際組織預測未來幾年經濟增速,指出部分發達國家的經濟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并且,我們還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外部環境。
“5%左右”這個數是個什么概念?我們可以從國際的視野來看。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王昌林在多年考察宏觀經濟時,察覺到某種情況:
當前中國的平均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34萬美元2025兩會結束時間,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里,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起步網校,一旦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萬美元這個階段,經濟增長率通常都在3.1%到3.5%之間波動,相比之下,中國擁有如此龐大的經濟體,卻能保持5%左右的真實增長速度,這實屬不易。
定下的目標,無論有多難,都要完成,這就是中國經濟的精氣神。
那么,這一目標如何實現?
譚主首先接觸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這個機構負責宏觀經濟調控和綜合經濟協調,不僅承擔具體政策的擬定與執行,同時還負責政策的整體協調與統籌。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先給譚主說了一個詞:
宏觀政策效能。
去年九月二十六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迅速作出安排,推出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旨在促進經濟穩步復蘇并保持良好態勢。去年第四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實現了百分之五點四的增長。
譚主站在更優越的位置上,從各個層面掌握了信息,今年大約5%的經濟增長目標,是經過多次深入探討和嚴謹分析確定的,全面權衡了國內外環境狀況和多種相關條件,既考慮了實際需求,也兼顧了現實可行性。根據中國的發展歷程和世界各國的實踐,能否達成發展指標,關鍵要看發展勢頭,還要看能力基礎,同時也要看支持政策是否到位。從多個角度考量,今年將增長目標設定在百分之五左右,既契合中國的具體情況,也順應了經濟發展的內在邏輯,而且具備可行性。
面對更加錯綜的外部狀況而言,美國對中國增加關稅,對中國經濟而言是一個變數。據了解,對于外部狀況的變動,我們都有所準備。我們的宏觀政策,也會對外部狀況的變動做出相應變化。
當然,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最重要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
去年中央經濟會議提及,為完成明年經濟任務,需推行更為主動的宏觀調控措施。
這場發布會上的多項舉措,都能體現出“更加積極有為”這個詞:
增強刺激民眾購物,商品以舊換新配套資金由去年的1500億元提升至3000億元,額度變大,覆蓋領域也加寬了。
加大力度增加有效投資,今年僅國家層面用于投資建設的資金,就涵蓋了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中央預算內投資,總額超過5萬億元。
著力發展新生行業和前沿產業,當前,我們計劃成立國家級創業投資扶持基金。
輿論場對于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設立,格外關注。
譚主向國家發展改革委探聽,引導基金將集中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未來能源、生物醫藥等尖端行業,以市場手段對種子期、初創期公司進行出資,略加關照早中期中小微企業,幫助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形成。
近期2025兩會結束時間,特別是春節期間,以“杭州六小龍”為典型代表的新興創新公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矚目。
之所以“杭州六小龍”備受矚目,是因為人們注意到,在當局的推動與扶持下,許多原本看起來普通的中小企業,也能變成行業革新中的關鍵力量。
近來,各地政府部門均強調,要把“創新”當作推動全年各項事務的核心著力點,借助改革與革新,促進新興生產力的形成,迅速建立現代產業構造。
這些,都會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動力。
《政府工作報告》對先進制造業、新興支柱產業等有較多闡述,同時促成新舊發展模式的轉換與融合,也是達成“5%左右”預期目標最關鍵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