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26 10:00:02作者:佚名
自1934年張家崗初現第一縷黃土,至如今楊凌之地的現代化學府西農,已歷經九十一載歲月流轉。校園內,青松愈發挺拔,教學樓中燈光依舊璀璨。西農人血脈中銘刻的“誠樸勇毅”精神,歷久彌新,未曾褪色。校園風貌雖日新月異,但那顆扎根西北、服務家國的赤子之心,始終如一。今日正值西農建校奠基之際,讓我們跟隨小西,一同回顧西農這些年的發展與堅守吧。
校門——從歷史之門到未來之窗
位于上世紀50年代初的校園入口,是一座位于張家崗土坡側畔的簡樸木制矮墻門,門楣上鑲嵌著“西北農學院”字樣的木質校牌。學子們沿著覆蓋著黃土的小徑出入,雨天常沾滿泥濘,晴天則塵土飛揚。到了50年代中期,校門得以更新,原有的木柱被磚混結構的方形柱子所取代,門洞呈四柱三開式,柱頂安裝了隱蔽的燈具,整體風格依舊保持著樸素。20世紀90年代初,學校迎來了其60周年慶典,一座既雄偉又莊嚴的新大門取而代之了那座使用數十年的舊門。這座新門自那時起便成為了北校區的主入口,并一直沿用至今。新的大門依舊保留了傳統中式門樓的框架結構,四根復式方柱挺拔地矗立,其設計以簡潔明快的線條和溫暖的色調為主,展現了既繼承傳統又不拘泥于陳規、既創新又保持穩重的獨特氣質,既與歷史積淀相呼應,又充分體現了時代風貌。
西北林學院的原大門現位于南校區,其建筑宏偉壯觀,寬敞高大,采用四柱三開的設計風格。校名由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元帥親筆題寫,橫幅般地鑲嵌在門上。隨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成立,南校區的大門也進行了重建。走出大門,目光所及之處便是南校區那獨具特色的建筑群——國際交流中心大樓巍然聳立,兩側分別是圖書館大樓和科研大樓,周圍點綴著噴泉雕塑等園林景觀。步入大門,眼前橫亙著一道矮矮的、由褐色花崗巖石塊砌成的校名墻。在校名墻的正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啟功先生親筆題寫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名,而背面則詳細記載了楊凌原7所農業科教單位合并,共同組建新校的歷史過程。
九十年歲月流轉,那道矮墻與木門已蛻變成為校園中形態各異的校門,磚石之上刻印著九十年的時光印記——五十年代,方柱上的昏暗燈光曾照亮黃土覆蓋的夜晚道路,九十年代,大門見證了“雙一流”夢想的曙光,而如今,在那扇大門之后,一代又一代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接續奮斗,不斷探索著未來農業的基因密碼。
三號樓——磚石里的時光二重奏
北校區三號樓,作為學校初創時期的獨棟教學樓,其青磚灰瓦、木質窗欞顯得古樸而典雅。這座樓歷經風雨,曾在抗日戰爭的硝煙中遭受日軍飛機的猛烈轟炸,幸運的是,它并未被完全摧毀。如今,雖然修復了受損的部分,但墻體上仍清晰可見那些歷史的痕跡。盡管外觀依舊,但踏入樓內,時光仿佛在此劃開界限。一層樓已被改造成校史展覽館,其中數字展區生動呈現了西北農業大學的校史;教室內安裝了先進的投影設備…… 這些變化體現在智能化設備和空間品質的提升上,而教室后部保留的空位、走廊夜晚持續亮著的燈光,以及磚縫中刻著的“誠樸勇毅”校訓貝語網校,卻始終如一。這棟建筑不僅目睹了教學方法的更新換代,更承載著西農培養德才兼備人才的初衷。
北校區三號樓,作為學校初創時期的唯一教學樓,其建筑風格古樸,青磚鋪就,灰瓦覆蓋,木制窗欞別具一格。這座樓歷經風雨,見證了抗日戰爭的殘酷歲月,曾遭受日軍飛機的猛烈轟炸。幸運的是,三號樓并未被完全摧毀。如今,雖然被炸傷的部分已經得到修復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圖書館,但墻體上依然清晰可見那些歷史的痕跡,無數的小傷痕訴說著過往的硝煙。
三號樓的外貌依舊如故,然而踏入樓內,時間仿佛在此劃下了界限。一樓已變身為校史館,其中數字展廳生動地呈現了西農的悠久歷史;教室內,現代化的投影設備一應俱全……
智能設備與空間不斷更新,而教室后排的空位依舊,走廊里深夜依然亮著的長明燈,以及磚縫中刻著的“誠樸勇毅”校訓,這些卻始終如一。這棟建筑不僅目睹了教學方法的演變,更承載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培育人才、樹立德行的初衷。
圖書館——從典籍倉庫到智慧中樞
圖書館的變革尤為顯著。昔日北校區的老圖書館僅三層樓高,而今南北校區各擁有一座現代化的新館。木質借閱柜臺已換作無感識別通道,自助借還僅需3秒,成為常態;同時,圖書館內增設了多個沉浸式自習空間。北校區圖書館已變身九號教學樓,在保留傳統建筑風貌的同時,內部設施也升級為智能教室等現代化配置。
實驗室——從基礎到尖端的跨越
往昔,設施簡陋的實驗室中,基礎設備和泛黃的紙張構成了科研的核心力量。“小麥育種先驅”趙洪璋院士在此辛勤耕耘,成功培育出“碧螞1號”,破解了我國小麥產量提升的難題。而今,現代化的實驗室裝備了高通量基因測序儀、電子顯微鏡等先進設備。康振生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憑借先進的實驗平臺和數字化手段,成功破解了小麥條銹病的防治難題,將研究推進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雖然設備和技術的更新在變,但科研工作者們對知識的執著追求、對真理的不懈探索,以及代際相傳的科研精神卻始終如一。
從試驗田到詩意棲居
九十載歲月流轉,西農的風景亦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遷。往昔,湋河之畔的試驗田獨占風光,校友們所植的柏樹林成為唯一的綠色點綴;而今,校園廣袤,櫻花大道如雪般絢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圖書館,銀杏廣場在秋日里閃爍著金黃,北校門前的西農路從石子小徑蛻變為寬敞的柏油大道,宿舍樓群拔地而起,校園食堂的菜品豐富多樣,南校附近的博覽園內鳥鳴花香,綠樹成蔭,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