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26 08:18:01作者:佚名
近日,2025年第十七屆食品冷鏈大會(簡稱“冷鏈大會”)成功舉辦。會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指出,我國冷鏈供應鏈正呈現穩步發展態勢,整體競爭力持續增強。面對全球貿易和產業鏈供應鏈的快速重構,我國冷鏈行業正迎來一個充滿無限機遇的新時代。
冷鏈行業年度盛會公布的數據表明,在2024年,全球冷鏈物流領域的市場規模達到了約3638億美元,其中我國的市場份額超過了20%。在本年度的前六個月2024年物流工程考研,我國食品冷鏈物流的總需求量預計將達到約1.92億噸,這一數字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35%;同時,物流總額的預計值約為4.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4.21%。
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超過2500個海外倉儲網絡的精心布局以及智慧機場等關鍵樞紐的運營支持。目前,整個行業正采用“三級節點建設與數字化賦能”的策略,致力于打造一個國內外融合、具有高度韌性的供應鏈體系。在這一進程中,上市公司在冷鏈物流領域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中國聯合國采購促進會副秘書長宋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我國冷鏈設施建設正逐步走向成熟。根據冷鏈大會提供的數據,我國已建成2500余個跨境電商海外倉儲設施;同時,冷鏈國際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等項目也在穩步推進;在數字化和智能化應用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此外,冷鏈供應鏈的韌性也在持續增強。我國依托105個國家級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產銷集配中心以及兩端冷鏈物流設施構成的三個層級節點,推動干線與支線物流及兩端配送的協同作業,并通過技術創新、綠色變革和數字化賦能等手段,致力于構建一個高質量、高效率、安全可靠且具有彈性的國內外統一的冷鏈物流供應鏈運作體系。
此外,我國在冷鏈行業的國際規則制定方面的影響力正不斷上升。我國主導制定的第一個國際冷鏈物流規范——《冷鏈物流無接觸配送規范》已于2024年11月正式公布,這一舉措顯著提升了中國在全球冷鏈物流規則制定方面的發言權和影響力,有助于我國企業更加便捷地進入國際市場。中國正憑借其強大的供應鏈彈性和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重新塑造著國際話語權。
在此形勢下,冷鏈行業迎來了廣闊的發展機遇。跨境電商的迅猛增長推動了冷鏈需求的持續攀升,而數字化創新模式則為冷鏈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總經濟師崔忠付透露,全球冷鏈物流市場的需求潛力十分可觀,預計到2028年,全球冷鏈物流市場的規模將突破6000億美元。
廣州艾媒數聚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張毅指出2024年物流工程考研,冷鏈技術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相結合,將徹底改變冷鏈物流行業的價值構成。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提供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得益于政策扶持、消費需求和技術進步這三股力量的共同推動,我國冷鏈物流市場預計將實現超過8970億元的總規模,并且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15%,使其成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市場之一。
企業加速搶灘市場
為了把握市場先機,物流領域的領軍企業正加快步伐,在冷鏈物流板塊進行快速推進,并加速推進智能化和國際化戰略布局。例如,京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正將人工智能與物聯網技術深度融合于冷庫管理,有效降低了倉儲損耗率高達30%;在基礎設施擴建方面,銀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數字化冷鏈技術突破了生鮮流通的障礙,現已建成了超過6600平方米的冷鏈倉儲設施。
長虹美菱股份公司以冷庫業務作為基礎,依托生命科學渠道體系,穩步推進智慧冷鏈模塊的拓展。同時,福建雪人集團股份公司亦推出了超低溫空氣制冷等技術和產品,成功填補了我國冷鏈物流領域的空白。
眾多企業正紛紛邁向國際市場。例如,順豐冷鏈物流有限公司借助TIR運輸網絡,在東南亞設立了蔬果直采基地,從而顯著促進了智利車厘子進口量的迅猛增長。同時,青島海容商用冷鏈股份有限公司近期在投資者關系平臺上強調,公司一直致力于自主技術研發,并力爭成為全球領先的商用冷鏈設備供應商。
宋嘉指出,近期我國正逐步實現從“補齊設施短板”向“強化標準輸出”的轉變。產業鏈上的企業必須緊跟跨境電商的發展潮流,積極在醫藥冷鏈、跨境生鮮等領域挖掘新的增長點。
崔忠付認為,我國冷鏈產業鏈在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之際,需通過加強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等手段,努力開拓新的增長點,并塑造新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