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2-04-17 09:24:55作者:admin2
影響孩子成績的十大壞習慣習慣是經(jīng)過反復練習而形成的較為穩(wěn)定的行為特征,好的習慣可以帶來好的結(jié)果,而壞的習慣只能帶來不好的結(jié)果,在許多時候,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就是由于有一些壞的習慣在作怪。 一. 學習無計劃 學習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該干什么,總是讓老師和家長在后面推著屁股。 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成績好的學生一般計劃性都很強,學年有學年的總目標,學期有學期的規(guī)劃,每周有每周的計劃,每日有每日的任務。 二. 學習不定時 學習時間不固定,每天必要的學習時間無法保證,學習時完全憑情緒,情緒好的時候可以學到深夜,情緒不好的時候,就什么都干不了。 知識是日積月累起來的,人不可能在極短時間內(nèi)把大量的學習內(nèi)容輸入到大腦里去,饑一頓飽一頓,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 學習不定量 每天該完成的學習任務沒有完成,喜歡搞集中復習、臨考突擊,每天該記憶的內(nèi)容他欠帳,該做完的作業(yè)他欠帳,該復習的東西他還欠帳。 要想較好地掌握知識,必須靠每日的知識積累,沒有量的積累,便不會有質(zhì)的飛躍。靠集中復習、臨考突擊學到的知識,不但數(shù)量少,而且質(zhì)量差,經(jīng)不起嚴格的檢驗。 四. 學習馬馬虎虎 上課時忘帶課本和學習用具,抄寫中明明是“’b”可他抄下來就變成了“d”,作業(yè)經(jīng)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字跡潦草錯誤率高,考試時草稿紙上明明做對了可就是忘記謄寫到試卷中。 馬虎在孩子中間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種通病,如果家長不加注意、不予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必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五. 學習時一心二用 上課時經(jīng)常精神溜號,甚至做一些與學習毫不相干的事;自習課時常沉迷于空想,或者東翻西看,浪費時間;做作業(yè)或復習時,常做一些小動作,一邊聽歌一邊寫文章、算題,哪里說話哪搭茬兒。 專心致志是學生必須養(yǎng)成的起碼的學習習慣,一般人不可能同時高質(zhì)量地做好兩項或兩項以上的事情,所謂“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六. 不懂的東西也不問 過于害羞,雖然學習上有許多沒有搞懂的問題,但也不敢問老師;太愛面子,喜歡打腫臉充胖子,不懂也裝懂,不會的東西從來也不向別人請教;學習心里沒數(shù),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似乎什么都懂一點,但又沒有完全掌握。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知識的過程,圣人都說“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保瑳r且還在求學中的學生。家長要提醒和鼓勵孩子不僅要不恥下問,而且還要不羞與上問。 七. 有錯也不改 作業(yè)本發(fā)到手里,雖然上面有許多老師的訂正,可很少往心里去;測驗題和考試卷基本都是只看看分數(shù)便扔到一邊,從不認真分析原因、檢查和修改錯誤。 學習是一個積累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補漏洞的過程。一門課程,你的知識漏洞越少,說明你學得越好,考試時的成績也會越高,那些考試時出錯的地方往往是你的知識漏洞最大的地方。家長可以幫孩子整理一個“錯題集”,每次作業(yè)、測驗和考試之后,讓孩子將其中做錯的題目都記錄下來,這些很可能就是孩子的知識漏洞,家長要督促孩子經(jīng)常看看這些題目,時間長了漏洞就會補上。 八. 課前不預習 即使老師有要求,也很少預習第二天要學的內(nèi)容,上課只帶了一雙耳朵,連最簡單的東西都要等著老師告訴他。 預習歷來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要求,孩子在上課前沒有預習,聽課時對老師所講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會大打折扣。 九.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課堂上思想開小差、易分神、小動作多、坐不住、愛說話,快到下課時就聽更不進去了,心思早已在課后的娛樂之中。 課堂45分鐘對孩子的學習至關重要,老師是孩子學習的指路人,如果課堂學習的重點、難點孩子搞不明白,課下他花幾倍的時間都不一定能補上。 十. 不復習就做作業(yè) 做作業(yè)前不看書,不看參考資料,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學的內(nèi)容,作業(yè)拿過來就做,做完了萬事大吉。 作業(yè)是每個學生必須要獨立完成的任務,它的目的是要讓學生正確地理解、熟練地記憶所學的生詞、語法、定義、定理和公式等,是要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的知識。如果孩子不求甚解地完成了作業(yè),根本就起不到這些作用。
課堂上會影響到你理解和吸收知識的習慣大多都是壞習慣。比如:
①東張西望、和同學說話、胡思亂想等使得注意力不集中的行為;
②課前不預習,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jié)奏,老師講下一題了,你還在想上一題;
③只顧著抄筆記,不去聽老師講、不思考老師講的內(nèi)容。
下面給你講講如何聽課,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課堂學習的關鍵要素是“專心聽課”,所謂專心聽課,不僅要聽,更要思考。為了更好地思考,要提前做好準備,也就是做好課前預習工作。預習可以讓你腦袋中積攢更多的基礎知識,從而能更快速的理解老師課上所講的內(nèi)容,引發(fā)更多的思考,形成更好的記憶。預習不僅僅是閱讀一遍,要把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的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閱讀之后還要做做課后習題,檢查一下自己的基本理解情況。
專心聽課要做到“五到”,也就是眼、耳、口、手、腦都要動起來,參與聽課。眼到是要看課本、看黑板、看老師;耳到是要聽老師講,聽同學發(fā)言、提問,不漏聽、不錯聽;口到是說要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要復述;手到是要做筆記、畫要點、寫感想;腦到是要思考、動腦筋。邊看、邊聽、邊思、邊記、邊回答問題,才能把課聽好,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聽完課還沒有結(jié)束,課后學習也不能松懈。課后要及時進行回憶,快速的在腦海中過一遍課上學過的知識,包括晚上睡前也可以這樣做。
學習一段時間后(比如一周,或者是學完一個章節(jié)后)還要進行查缺補漏,找出哪些內(nèi)容自己還沒記住、哪些知識還沒有搞懂、哪些知識以前忽略了、哪些題目做錯了、做錯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對于梳理出來的一些重要知識,要陸續(xù)有計劃地去記憶背誦。比如嘗試回憶法,先閱讀然后嘗試著回憶背誦;再比如卡片記憶法,在卡片的正反兩面寫下問題和答案,看問題想答案,鞏固記憶。如果記憶力差,還可以進行專門的學習和訓練,比如“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件”中的“編碼定位記憶、思維導圖記憶”。除了記憶力,該軟件主要還是訓練快速閱讀能力的,如果你閱讀速度慢、效率低,記憶力差的話,可以花點時間練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