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7-19 16:45:52作者:佚名
7月11日,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正式更名為“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淮安醫院”。在同一天,南京師范大學腦科學與心理健康智能支持研究院在淮安設立了分院,并舉行了揭牌儀式。
此舉標志著校醫合作關系的進一步深化。淮安副市長封蘊珊在講話中提到,此次簽約和揭牌儀式標志著“醫教結合、產學研互動”新紀元的開啟,致力于將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淮安醫院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醫學教育與醫療服務一體化平臺。
截至目前,南京師范大學尚未設立醫學院,然而,學校已陸續成立了多所附屬醫院,例如,與常州市體育醫院聯合共建的“南京師范大學附屬體育醫院”,以及與南京棲霞區邁皋橋社區服務中心合作建立的“附屬棲霞體育醫院”。
除南京師范大學外,不少文科類高校正“搶灘”醫學。
圖源:南京師范大學
掛牌三甲附屬醫院,暫無醫學院
7月11日上午,一場簽約掛牌儀式成功舉辦。在此儀式上,南京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岳嵩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共建附屬淮安醫院這一舉措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
本次合作目標在于借助學術科研與臨床醫學資源的相互融合與強化,共同推動“新文科、新醫科、新工科”領域的跨學科解決方案的進步,同時研究構建“生理-心理-社會”三位一體的精神衛生醫院發展新形態,以及探索“大健康”教育領域的創新教學途徑。
南京師范大學歷史悠久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跨越百年,于2017年榮登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并在2022年再次成為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的一員。現階段,該校正致力于打造一所特色突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頂尖學府。
官網“學院設置”欄目中明確指出,至目前為止,該學校尚未設立完整的“醫學院/部”,而是擁有生命科學學院以及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是在2018年12月正式掛牌成立的。
新版學科目錄將藥學列為醫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南京師范大學借助該學院之力,設立了生物工程(制藥方向)的本科教育項目。目前,學校已設立生物技術博士培養點,以及生物與醫藥專業學位博士培養點,從而在制藥領域初步構建起本科至博士的完整人才培養體系。
學院官網顯示,目前正加速推進運動健康、大健康與人工智能、公共健康政策與管理等多個領域的交叉融合,這些領域正與學校現有學科緊密結合。通過這樣的努力,學科布局正逐步呈現出工科、文科和醫科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態勢。
值得關注的是,南京師范大學的“臨床醫學”領域在2023年成功躋身ESI全球排名的前1%。與此同時,“精神病學/心理學”也是該校的強勢學科之一,同樣達到了ESI全球前1%的卓越水平。
南京師范大學曾發表相關文獻,指出在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期間,精神病學與心理學領域共發表了539篇論文,這些論文的總引用次數達到了4355次,平均每篇論文被引用8.08次,其中高引用率的論文共有7篇。
此次在南京師范大學附屬醫院掛牌的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乃是一家以精神科、心理科、神經科、睡眠醫學科為突出特色的三級甲等專科醫療機構。
該機構始建于1970年,目前是江蘇省的精神病區域醫療核心,設有實際開放床位1350張,日均接待門診患者超過800人次留學之路,每年接納住院患者近1萬人次。
這家醫院是徐州醫科大學淮安第二臨床學院和濟寧醫學院淮安精神衛生臨床學院的所在地。淮安市精神衛生中心、淮安市心理衛生中心、淮安市癲癇治療中心、淮安市帕金森病診療中心以及淮安市心理咨詢中心等多個專業中心均隸屬于該醫院。
在簽約掛牌儀式上,岳嵩表達了他的期望,即校醫雙方未來應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平臺優勢,緊密契合國家的重要戰略需求,聚焦于腦科學及腦疾病、心理與生命健康等關鍵領域,加強相關部門和學院間的溝通與對接,深化合作,并致力于培養更多具備綜合能力的醫學人才。
牽手大三甲,建設“新工科”
除了設立為三級甲等掛牌附屬醫院之外,在近年來的時間里,南京師范大學已經陸續與眾多享有盛譽的醫院達成了合作關系。
2022年1月19日,南京師范大學與南京鼓樓醫院正式簽訂合作協議;相隔兩年,至2024年1月26日,雙方攜手打造了“生命健康研究院”;短短一年之內,他們共同申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項目順利獲得批準,并在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了研究成果,同時,兩家科技公司也順利落戶。
至2024年年末,南京師范大學與江蘇省人民醫院達成了戰略合作的框架性協議。在協議簽署儀式上,雙方的主要領導均就“新型醫學人才教育培養”這一議題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此外,南京師范大學攜手南京市口腔醫院共同設立了聯合研究中心。在2025年的新年致辭中,南京市口腔醫院提到,將與南京師范大學等機構合作,共同促進“口腔醫學+”這一交叉學科的發展,并加強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合作,以提升專家的科研產出和成果轉化能力。
積極推進與醫院的合作,或與其學科建設思路等相關。
今年七月,南京師范大學舉辦了“學科建設推進會”,在該會議上,校黨委書記王成斌強調,學科建設對于學校整體發展至關重要,必須遵循“弘揚文化、強化理論、建設新型工科”的學科建設理念。王成斌曾提及,“新工科”是指集中精力發展生命科技和信息科技等領域,旨在迅速打造具有跨學科競爭優勢的新增長點。
官網信息顯示,該校開設的學科領域廣泛,涵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以及交叉學科等共計13大門類。
南京師范大學設有生物醫藥功能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該中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和教授領銜的南京師范大學合成生物學產業研究院坐鎮,該研究院堪稱國內頂尖。此類布局為學校在健康科技領域的新工科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圖源:南京師范大學發展規劃處
一批文科院校發力醫學
南京師范大學之外,眾多擅長文科的高校正積極投身于醫療領域的探索與發展。
部分高校已開設醫學相關院系或學院,即便某些院校尚未設立醫學專業,卻也滿足了醫學院應有的“擁有一所附屬醫院”的基本要求。例如,北京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它們均以不同方式進入了醫學領域。
部分師范類高校在醫學領域的布局情況
在文科類高校進行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醫學被賦予了“高校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這一美譽,特別是在理科、醫學與工程學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若一所高校增設了醫科,那就相當于新增了一個充滿學術價值的學科領域。
在醫學院建立的同時,科研資金、科研計劃以及高級職稱的獲得都將顯著提升,由此在業界形成了“誰擁有了醫學院,誰就能在科研領域獨占鰲頭”的說法。
當前,我國正積極推動新醫科的發展,新醫科所倡導的是一種醫學教育模式,它融合了醫學、文學、工學、理學等多個學科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形成了多學科支撐的體系。這種模式倡導跨專業和跨行業的教育實踐,同時也為文科類院校嘗試跨領域開展醫學教育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
2020年5月,華東師范大學醫學與健康研究院應運而生。隨后,安徽省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正式成為華東師范大學附屬蕪湖醫院。與此同時,該校首個醫學本科專業——“聽力與言語康復學專業”也宣告成立。
華東師范大學已設立基礎醫學的博士及碩士學位授予點,同時,上海市長寧區婦幼保健院和上海市長寧區精神衛生中心已正式成為其附屬醫療機構。近兩年來,學校還明確提出,旨在為打造一個國際領先、國內頂尖、特色突出的醫學院打下堅實基礎。
湖南師范大學,這所醫學底蘊豐厚的學府,自2024年11月份開始,陸續成立了五個專注于醫學的新學院。具體來看,11月15日,護理學院正式揭牌;緊接著,11月23日,公共衛生學院也宣告成立;隨后,12月1日,藥學院應運而生;再之后,12月15日,基礎醫學院成立;最后,12月21日,醫學技術與轉化學院也揭開了它的序幕。
公開資料顯示,湖南師范大學計劃打造一個涵蓋多個學科、多個層次及多種模式的醫學教育架構。該體系將推廣跨學科和跨領域的教育模式,包括實施醫學生物信息學、醫學影像學、醫學檢驗技術等眾多專業交叉融合的課程體系以及相應的實踐教學活動。
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此類現象不斷涌現,導致社會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特點。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所提出,設立醫學人文作為一級學科,時機已經成熟。
在此情境下,以人文社科見長的學校涉足醫學領域,為醫學教育的進步和醫療事業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然而,有專家指出,首先需關注的是哪所高校在從事此項工作,其次要考慮其運作方式,最后還需關注其開設的醫學專業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