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1 20:59:09作者:佚名
我國位于歐亞板塊的東南方位,地質構造呈現多樣性,在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相互作用下,地震斷裂帶分布廣泛,地震發生的區域廣闊、破壞力強、發生次數頻繁。地震,可以理解為地面的震動現象,但詳盡的說明是指地球內部某點產生的能量波動,在向地表傳播過程中遭遇阻礙而迅速釋放能量,從而引發地面震動、搖擺或開裂的狀況。地震的發生過程包含三個環節,分別是能量的初始激發,能量的傳遞過程,以及能量的最終釋放。人類可以通過感官直接感知到的地震前兆被稱為地震的宏觀前兆,也可以簡稱為宏觀前兆。常見的此類前兆現象包括,水體高度或純凈度發生改變,動物或植物表現出反常行為,電磁環境出現異常狀況等。地震來臨前,井水等地下水會出現反常現象,包括水位突然升高或降低,顏色和味道發生改變,水面出現氣泡,溫度發生波動,泉水流量發生突變,溫泉水溫也急劇變化。本文旨在提供廣安地震帶的相關資訊,并介紹廣安歷史上的地震情況,同時講解地震發生時的避險方法和重要提醒。
一、廣安歷史上的地震記錄。
四川歷來是地震活動較活躍的區域之一。經查閱相關文獻,明確記錄在案的、震級達到七級或超過七級的地震,總計發生過十四次之多。
唐憲宗元和九年三月丙辰日,即公元814年4月6日,某事發生在四川西昌區域。
南宋寧宗嘉定九年二月辛亥日,即公元1216年3月24日,某事于四川馬湖區域發生。
明嘉靖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即公元1536年3月29日,某事發生于四川西昌北方地區,具體情況如下,需要進一步了解。
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即公元1725年8月1日,某事件于四川康定地區發生。
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戊申日,即公元 1786年6月1日,四川康定遭遇了又一次強烈地震,不過震中位置有所偏移。
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即公元1786年6月10日,某事件發生在四川瀘定地區。
清嘉慶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即公元 1816年12月8日,某事發生于四川爐霍一帶。
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即公元1850年9月12日,一場災難在四川西昌和普格之間爆發,造成20652人喪生,他們全被砸斃了
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即公元1870年4月11日,某事件發生于四川巴塘區域。
清光緒十九年七月十八日,即公元1893年8月29日,某事件發生在四川道孚乾寧地區,具體情況如下。
清光緒三十年七月二十日,即1904年8月30日,某事件發生在四川道孚地區,具體情況如下,時間明確,地點具體。
1933年8月25日,迭溪發生了地震,震級達到7.5,造成二萬多人喪生,該地震地處茂汶縣迭溪。
1976年8月16日松潘發生了地震,為7.2級,地點在茂縣與武之間,此次震動分兩次發生。
2008年5月21日發生了汶川地震,該地震的級別為8.0級,震中地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具體位置處于映秀鎮和漩口鎮之間。
二、廣安地震帶分布圖相關知識。
華鎣山地震帶相對穩定,有記錄以來最大地震規模約為六級,并且這一地帶處在揚子板塊范圍之內。出現強烈地震的機會很小,而且近些年多數地震活動都集中在華鎣山脈的南部區域,特別是宜賓、瀘州以及靠近重慶的周邊地帶。
龍門山地震帶位于兩大板塊相接的地方,并非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而是揚子板塊同青藏高原至中亞的廣闊板塊群之間,板塊具體名稱較長,已記不清了,由于印度洋板塊向亞歐板塊俯沖,青藏高原與揚子板塊之間的擠壓作用增強,經過長時間積累,最終引發了強烈地震
揚子板塊屬于亞歐板塊,可以視為其一部分,例如菲律賓板塊也是其中之一,其大致覆蓋區域從成都以西延伸至長江流域,并包括福建一帶,也有觀點認為其范圍可達到沖繩附近地區。
三、地震來了注意事項和逃生常識。
萬一有人困在倒塌的建筑物中,需要嘗試挪開身邊能夠搬動的物件,拓展周圍的可活動范圍,實施臨時支撐,以應對后續的震動。此刻嚴禁使用火源,以免引發易燃氣體揮發引發爆炸。應當用濕布掩住口和鼻子,避免吸入有害氣體。接下來尋找機會發出求救信號,耐心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
室外人員的應急防震行動
地震來臨時,在戶外的民眾,需雙手疊放于頭頂,可尋物護頭,隨后奔向開闊地帶。務必遠離高樓大廈,尤其要避開玻璃幕墻的建筑、煙囪、水塔、廣告牌、路燈、大型起重設備、磚石堆積處、水泥預制件墻、油料倉庫、易爆品庫房、立交橋以及跨街人行天橋等。同時要留意躲開老舊房屋、狹窄巷道等危險區域。此刻可以進入路邊的建筑物中,以免被墜物砸中。地震期間,在郊外的民眾,要馬上遠離山腳、水畔等不安全區域,以避免遭遇滑坡、地陷、洪水等意外狀況。騎自行車的請下車,駕車的人請熄火,行人要走到路旁。留意收聽有關地震信息和應急措施的廣播。
臨震預警發布時,公眾需迅速開展防震應急部署。具體措施包括:
在家庭或學校教室進行安全防護處理,比如使立柜穩固以免翻倒全國地震帶分布圖起步網校,鎖住柜門避免物件墜落傷及他人,用透明材料或膠帶覆蓋玻璃防止碎裂造成傷害,把重物放在低處全國地震帶分布圖,加固橫梁、房頂和混凝土墻,妥善存放易燃易爆品,配備消防滅火設備,這些措施都是為了提升室內環境的安全性。
②和人民防空應急一樣,要備好個人應急包和帳篷材料。
依照家庭、機構或組織的緊急應對方案,明確各自任務,查明機構或住所的安全地點,為緊急躲避、求存做準備。
掌握緊急避險、彼此救助、控制火勢、維護設施、搜尋、搬運傷者的方法與常識。明確災后居民及職員聚集的地點、擬定緊急救援的方案。
了解地震發生前的征兆,例如井水水平異常變化,空氣散發怪味,鳥類和牲畜行為反常,電線產生放電現象,房間內出現幽藍光芒,或是熒光燈無端亮起等情況,必須讓所有人知曉迅速上報的渠道,然而嚴禁隨意發布“地震要來了”的警告,也不應輕信關于“即將發生地震”的流言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