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5-09-17 20:50:59作者:佚名
網絡學習遍及各處,教學管理創新運行,學生事務高效便捷,從入學到畢業全程網絡辦理……進入齊魯理工學院,可見教學科研管理及校園生活全面整合,形成開放互聯共享高效智慧校園。
無處不在的網絡環境,給學生更廣闊的學習、成長空間
進入齊魯理工學院,立刻體會到遍及各處的網絡學習氛圍,不論多忙,打開學校的在線學習系統,用一個小時學習,已經成為該校學生王彬每日固定不變的活動。這個平臺提供多種課程,包括校本課程中的創新創業和軟件工程,網絡課程中的計算機導論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名校公開課中的現代禮儀和工程力學,這些課程內容豐富,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選擇。
齊魯理工學院教務處處長李照向筆者說明,該校網絡學習平臺設有七百余門網絡課程,針對不同年級學生設置差異化課程,并且會組織考核評估。平臺內還提供大學英語、實用英語等學習資料供學生下載,以便學生能夠自主規劃學習進度,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模式。
當下的學習,已經不再局限于教室之中,這是學生王彬對學習提出的全新看法。過去,課堂上若沒弄明白不敢向老師請教,課后想要深入學習卻又找不到合適的途徑。如今,只需在電腦上輕輕一點,就能回顧之前不明白的部分,從而加深理解。老師還會將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實踐心得和知識延伸等內容提供給我們,借此鍛煉了獨立探索知識的能力。
據消息,學校已建成連通兩個校區的萬兆核心、千兆骨干、百兆到終端的IPv4/IPv6雙協議校園基礎網路,覆蓋教學、科研、辦公區域網絡。在教學科研資源方面,已建成教學資源庫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教務網,提供爾雅視頻公選課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教務網,設有超星泛雅網絡教學資源平臺。多年來,借助網絡教學平臺自行打造了省級優質課程、校級優質課程。電子圖書資源總量達146萬冊,中外文數據庫有16個。
立足根本,全面整合教育素材與行政機制,開拓別具一格的教學運作新格局
劉強就讀于齊魯理工學院,是一名大一學生,今年暑假后即將升入大二繼續學習,他回想起剛入學時的情景,表示“當初辦理入學手續時,最令他難忘的是整個過程效率極高,不到半小時,入學報到、資格審核、費用繳納、學籍登記、宿舍安排以及物資領取等所有環節就順利結束了,相比之下起步網校,他的高中其他同學在辦理入學手續時,光是基礎流程就耗費了整整半天,這讓他感到非常自豪”。
學院借助網絡技術實現新生報到全流程數字化管理,這體現了學校打造智慧校園以提升對師生服務水平的整體構想,在已經落成的“智能化校園系統”中,教師、學生以及行政人員均配備獨立的服務入口,能夠通過在線系統開展網上評分教學活動、網上尋求指導幫助、網上記錄出勤情況、網上調控多媒體教室使用、用微信查詢空余教室資源、用微信查詢個人課表安排等多項事務。此外,每當處理一項事務,系統就會發送通知短信,明確完成時限,同時設有反饋機制。
過去認為智慧校園僅限于學校內部運作,如今,學生能夠通過互聯網獲取各類校園信息,并且諸如費用繳納、學籍登記、請假手續、設施報修、社團活動申請等事務,均可借助微信平臺順利完成。尤為便利的是,對于學業進展、日常生活、心理調適等各個層面的疑問,都可以在線獲得相應的解答,這讓吳濤同學感到十分激動。
學院還升級了全校的多媒體教室,使它們變得更規范、更智能,并且把學校的校園卡系統、教務系統整合得更加緊密,創造出一種特別的教學管理方式,以前有些老師教課太多,常常記錯上課時間和地點,或者忘記簽到,上課時還要花時間點名,導致本來就很寶貴的上課時間被浪費,結果上課內容講不完,經常拖堂,但現在這些情況都沒有了,每次上課前老師都會收到學校智慧校園平臺發來的短信提醒,學生的考勤全部通過校園卡在線完成,老師只需要把校園卡插入多媒體講臺,打開設備,在電腦上登錄智慧校園平臺就能看到學生到課情況,還能直接在上面簽到,不僅如此,輔導員、二級學院院長、學校負責人也會收到不同級別的學生到課率短信提醒,可以直接對學生出勤率和老師的教學記錄進行管理。學校副校長張庚靈表示,學校堅持立足根本,全面整合各類教學資源及管理系統,成功構建了別具一格的創新管理模式,有效將學生吸引回教室學習。
師生為本、共同管理,打造和諧、美麗校園
李夢心最近順利通過了論文評審,由于此前一直專注于評審工作,眼看就要離開學校了,但她對離校手續還不太清楚,比如畢業證和學位證如何領取,需要哪些文件,戶口和檔案怎樣處理,諸多離校事宜亟待處理,以前辦理這些需要跑多個部門,如今通過微信就能一次性辦妥,還能收到學校發送的進展通知,省事不少,在她看來,理想的校園環境,應當是師生共同參與管理的,形成以人為中心的氛圍,鼓勵師生在線互動,讓大家都感受到歸屬感。借助互聯網與微信平臺,學校建立的線上大學生服務站點,已經成為意見反饋與信息傳遞的重要渠道。
張庚靈副校長談道,近些年學校著手優化整體規劃,選擇以打造輔助人才培養的智能校園系統為突破點,著力提升各類應用軟件的融合度,全面實施校園智能化工程,營造一個融合工作、學習與生活場景的統一空間,為教職員工和學生營造一個具備數據采集能力的環境以及一個信息共享的平臺,提供依照身份差異的專屬服務;各類信息傳遞滲透到學校各項事務中,達成了互聯互通和團隊協作的目標。
網絡信息中心主任肖滋健表示,學校推進智慧校園建設,首要目標是輔助教學與管理,核心是圍繞學生與教師信息,主要依托信息技術,著力強化“八一”工程,具體包括技術層面的“全校一網、基礎一臺、網站一群、數據一庫”,以及服務層面的“上網一號、信息一站、校園一卡、辦事一口”。他期望將智慧校園打造成為理念創新,服務標準,技術前沿的網絡體系,并致力于達成數據統一平臺,辦公統一平臺,信息全程可查,應用平臺智能化。到目前為止,智能化校園已經啟動了四十多個自主研發的師生服務項目,包括無紙化辦公平臺、基礎數據平臺、證書發放系統、教務系統基本數據推送、學籍管理系統、學生信息查詢平臺、學生考勤系統、資產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以及黨團管理系統等。特別是智能化功能已經逐步投入使用,例如基于學生行為管理的親情關注系統、學生智能考勤管理系統等。借助智能化校園的推進,教學設施得到大幅提升,教育氛圍獲得明顯改善,在便利師生工作與學習、提升生活品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根據掌握的情況,在“十三五”時段,學校會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教育信息化2.0行動綱要》為指引,并且依照《齊魯理工學院“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等文件的指導思想,順應當前師生對智慧化校園的迫切需要,秉持“全面安排,逐步推進;整體協調,側重關鍵;目標引導,注重成果;著眼前沿,快速提升”的方針,迅速有力地推進“八一”工程,促使學校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