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4-12-02 08:51:48作者:佚名
宣武區中小學教育集團名單
教育集團
會員學校
九中
第九高級中學、人民中學、第九初級中學、第五十四中學、紅光中學、孝陵衛中學、宣武外國語學校
第十三中學
第十三中學、宣武中學、科利華中學、第十三中學紅山分校、第十三中學鎖金分校、科利華中學紫東分校、科利華中學紫金分校、科利華中學鐵北分校
北京東路小學
北京東路小學、 中央路小學、 北京東路小學陽光分校、 北京東路小學紫金山分校、 北京東路小學紅山分校、 櫻花小學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同仁小學、鎖金小學、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仙河門分校、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鐵北分校、宣外附屬小學
長江路小學
長江路小學、洪武北路小學、南京科技大學實驗小學、南京農業大學實驗小學、孝陵衛中學(小學部)、長江路小學盛和家園分校(暫名)
成賢街小學
成賢街小學、逸賢小學、理賢小學、月園小學、成賢街小學鳳凰山莊分校(暫名)
小英小學
小英小學、科利華小學、裕華小學、海英小學、鎖金第二小學
南京市宣武區教育局局長陳發山表示,宣武區委、區政府結合區情,先后制定實施了《宣武區新名校發展規劃(2018-2022年)》和《關于進一步深化中小學教育集團建設的指導意見》。
陳發山
南京市宣武區教育局副局長沉峰介紹,首批新建名校(即2018-2022年)將根據全區現有教育資源分布情況,再建設1至3所每條街道都將建設義務教育學校。育新名校南京十三中,使全區優質教育資源區域布局更加合理,內涵發展更加突出,全面提升宣武教育在省市的影響力,增強人民群眾的感知教育中的收獲和幸福。
新街口地區(街道):南京市第九初級中學、
梅園片區(街道):南京市小營小學、南京市成賢街小學
宣武門片區(街道):南京中央路小學
玄武湖片區(街道):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仙鶴門分校
鎖金片區(街道):南京市十三中鎖金分校
洪山區(街道):南京市洪山初級中學、南京市禮賢小學
小陵衛片區(街道):南京科技大學實驗小學、南京農業大學實驗小學(原小陵衛中心小學)、南京紅光中學
教師節
如何打造新名校?
引進一批名優教師
宣武區將重點實施“五大工程”:一是實施新型名校骨干教師建設工程。實施新名校骨干教師區域合同培養計劃。每新建名校的簽約教師數量不得低于學校骨干教師的30%。實施名優教師引進專項計劃,以新名校為重點,集聚基礎教育領域頂尖人才,加快提高新名校名優教師建設水平。實施新名校學科建設規劃,充分發揮區域優質學科群的引領和輻射作用貝語網校,提高新名校相應學科群的整體專業水平。到2022年,新培養引進省特級教師10名、省市骨干教師20名;培育10個市級優秀學科教研群體,每所新建名校培育1-2個區級優秀學科教研群體。實現省級特級教師和省市級骨干教師覆蓋50%的新建名校,區級及以上骨干教師覆蓋所有新建名校學科; 50% 市級優秀學科教研群中新建名校占比20%-30%,區級優秀教師 學科教研群中所有新建名校占比不低于30% 。
三年培養南京5名名校長
實施新名校名校長專業發展工程。制定實施《宣武區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辦法》,加強成果對新名校校長的運用。到2022年,南京市將新增名校培養5名名校長。實施工程,進一步提升新建名校教育內涵。實施新建名校質量提升“一校一策”行動計劃,成立新建名校教學質量提升專家指導委員會,統籌謀劃新建名校質量提升目標和實施方案。名校。推進新建名校管理專業化,落實區教育局班子成員責任區制度,成立新建名校精細化管理指導工作組。完善區域質量監測指導機制,加強新建名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測管理,開發個性化學生發展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需求。
實施課程改革工程提升新名校水平
推動新型名校特色品牌建設。把建設新名校特色文化、提升課程質量作為打造學校品牌的核心策略,邀請專家組成“新名校發展智庫”,對每一所新名校進行一一診斷、重點建設課程基地或特色文化項目,打造“名校發展智庫”。 “師資、名課”推動學校形成一校一品、各具特色、風格的名校新文化格局。打造新型名校智慧校園數字化課程環境,提高面向未來的課程實施水平。到2022年,新建名校全部建成省市智慧校園示范學校。
實施提升新名校影響力工程,積極推動多種形式的辦學合作與交流。以國際名校為參照,以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地知名學校為標桿,充分發揮傳統名校、知名大學在區域內的品牌效應;通過建立國際友好學校、品牌聯盟學校、名校托管學校、大學合作學校等手段,推動新名校內涵發展和社會形象和影響力的提升。到2022年,通過五個工程的實施,增強新名校對全區實施素質教育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全面提高社會對新名校質量和教育的認知度、認可度和社會美譽度。發展水平。
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000萬元
宣武區將成立“宣武區新名校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新名校發展規劃的有效實施。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于新建名校名優教師(校長)引進培養、課程建設、內涵提升、教育宣傳等。對新引進的國家“萬人計劃”教育帶頭人、省特級教師、省市名校長等高層次教育人才,提供面積100平方米左右的人才公寓,自由生活5年。
列入發展規劃的新建名校,將通過擴校用地、抗震加固、改擴建等方式,建設功能設施齊全的生態校園和人文校園。到2022年,九初整體搬遷完成;中央路小學異地重建;擴建小營小學綜合樓及體育館;成賢街小學教學樓新裝修;第十三中學鎖金分校教學樓抗震加固、擴建工程;南京農業大學實驗小學教學樓擴建;紅光中學運動場維修改造;優化南京農業大學小仙河門分校校園環境;擴建澧縣小學體育館、綜合樓。
教育集團領銜的七所名校的任務是什么?
宣武區根據全區各中小學綜合發展水平、社會影響力和集團化建設需要,按照“統籌安排、人員全覆蓋、規模均等”的辦學原則,第九中學以第十三中學、北京東路小學、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長江路小學、成賢街小學、小營小學為牽頭學校,分別組建7個中小學教育集團。每個教育集團由5-6所成員學校組成。
集團五項重點任務
一是著力提煉辦學思想。推動集團成員學校科學提煉符合時代要求和自身特點的特色辦學理念和學校文化,提煉集團及成員學校獨特的校訓和校風,落實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中。 、生活、管理活動成為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注重師資隊伍建設。落實集團學校青年教師、骨干教師發展和班主任隊伍建設工作機制,著力提升教師學科素養、班主任工作能力等專業素質,穩步構建“集團及成員學校的“仁、博、雅、思”精神,成為學校發展的核心生產力。
三是注重課程體系建設。推動集團成員學校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和實施,圍繞國家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南京十三中,制定、建設和實施具有學校特色、促進學生發展的校本課程體系,突出學校課程文化和質量文化高質量發展。
四是注重現代學校治理。構建現代學校制度,重點抓好教師專業成長和課程體系建設的制度設計和實施,推動現代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五是聚焦智慧教育實踐。推動集團成員學校積極探索“互聯網+教育”,創新教與學方式,注重現代技術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師生評價、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